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生命蓝湾启动三年,距离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还有多远?(上)

2023-08-20 11:04:58来源:新闻晨报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作为临港新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中五个生物医药特色园之一的生命蓝湾,于2020年4月28日正式获批。而在被命名为生命蓝湾之前,这里其实已于2008年启动建设,当时附近还是一片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园区总的规划面积为17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为4.39平方公里。在规划落地的过程中,生命蓝湾体现了强劲的后发优势,目前一共有约150个生物医药企业入驻。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此前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打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先例。因此在规划生命蓝湾时,如何围绕自身特点进行特色化布局,力图发挥不同功能,创造出全新的价值,就成了规划团队考虑的重点之一。生命蓝湾首席规划师曲霞在接受新闻晨报·周到采访时表示,与其考虑怎么分一块蛋糕,不如想办法把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蛋糕做做大,实现共赢。正常情况下,连接张江和临港的S3公路今年9月就将达到通车条件,它在开通之后将实现两大生物产业园的快速联动。未来,临港将与张江南北呼应,形成“张江+临港”双轮驱动的联动机制,凝心合力发展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策源。而园区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是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在临港新片区构筑起一块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来拥抱全球生物创新资源。这一切远景的实现,需倚赖于一个最基础的条件:服务。为此,园区搭建起一支专业的企业服务团队,为医药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全周期管家式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从侧面助力企业高效运转,提升了研发效率。

其他区域不能满足的需求,就是我们最应该重点打造的项目

2015年,已在创业板上市的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的生物医药企业。当时,生命蓝湾还不叫生命蓝湾,但看中此地发展远景的透景生命一举拿了20余亩地,决定把公司生产和物流综合管理,以及小部分的研发放在这里。此后8年间,企业们出于相似的理由,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来到此地落户。

15年前,在启动开发建设之初,这片区域并没有明确规划专攻生物医药。曲霞向我们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线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生物医药这一赛道非常有价值,它也契合了上海乃至全国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在新片区成立前,大家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所以在明确生物医药方向的规划以后,我们开始加速整个规划出台的时间。”

规划是全方位的。上海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地,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沛,但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因此,明确自身的不同产业定位就显得十分关键。


(资料图片)

首先,要根据自身所有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定位和细分产业的整体谋划。她指出,有一点在规划之初就是明确的:生命蓝湾的功能必须和张江区分开。

曲霞说,“所以我们在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和健康服务外延项下明确了33个细分产业,在相关领域去挖掘和服务龙头企业。这些区分主要包括对载体的功能需求,也就是说上海其他区域不能满足的需求,就是我们最应该重点打造的项目,就是要把企业的需求为宗旨来打造我们的服务特色,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即将具备通车条件的S3公路

园区也借鉴了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大家知道,在波士顿有条128公路,它的沿线就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特别好的区域。”曲霞也因此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她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VV116为例,“这是一款国产的创新药,由中科院的药物所还有君实生物联合开发,上海迪赛诺受托生产。所以,它是一个体现了上海市规划的‘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典型代表,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在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产业要交流要互动,所以一条路它可能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的纵深发展。”

构建孵化+实验平台创新举措助推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看中我们园区的特色项目选择来落地,那你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条件?我们说‘筑巢引凤’,什么样的巢才适合企业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曲霞解释,这就关系到载体的空间设计规划。

由于对标准厂房载体建设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载体的空间设计上做的工作比较多。“既要满足大分子的相关企业,它整个的细胞培养罐的放置和大型设备的需要,以及承载、层高等;也要满足洁净厂房做GMP认证的需要,美观和功能性要共存,还要考虑它的能耗能不能达到最优等等。”

规划的另一个重点则是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类举措,在政策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发力。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企业之间要集聚和交流,所以要有相应的场景和载体。

第一届中国·临港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峰会—2021年基因治疗产品研发主题论坛

围绕这个思路,园区的一大创新举措是构建了产学研孵化平台。这类平台为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也有助于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科研需求和人才需求。

现在,整个生命蓝湾里已经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临港分子智造研究院这样重大的科研平台落地建设,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中心、研发机构以及高层次人才也都在逐步落地。

同时,园区还构建了公共研发实验平台。“比如重点引入飞镖加速器,共享实验室、细胞房等,可以为具备一定技术成果的初创型企业团队提供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和共享研发实验室等,便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从而助推初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企业和园区互相成就

和很多园区相比,生命蓝湾提供的服务周期是不同的,它贯穿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这就是说,不但要引进来,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用最好的服务留住企业和人才。如果有一天企业决定离开,也要将他们好好送走。

对此,园区内很多企业都深有体会。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园区首批引进的生物医药企业之一,正是在曲霞和她的团队协同努力下,获得了新片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制药产业的第一张证,并且在短短两年完成了从项目土建到重要设备的安装与验证工作,启动了多个产品的试生产和GMP生产。

让曲霞感到最欣慰的一点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自己的团队。

以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在向国际化过渡的过程中,其实中间产生了很多诉求。因为很多情况都是第一次遇到,相当于作为一名拓荒者,要不断地进行突破。对于他们的诉求,园区也从产能扩充、合规生产、政策申报、资本加持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锐康合成生物学战略合作签约

上海锐康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是三年前被引进落地生命蓝湾的,这家公司专攻合成生物领域这根新赛道。来到蓝湾之后,公司开业后一年半内交付三个合成生物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了交付速度的重大突破。

总经理赵华博士曾经在采访里感叹,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还未成为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时,园区就已关注到这根新赛道。曲霞本人多次带队和锐康生物开展座谈,指导公司从战略高度前瞻性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并积极帮助对接各种资源。他认为,这背后也体现了园区领导的勇气和魄力。

“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新赛道,只要你足够用心就能够发现它未来的发展潜力。”曲霞回忆,“所以我们团队也是在三年前在合成生物学还没有热起来,很多区域都还没有感知到的时候,就已经做了相应的布局。”

让她感到尤其自豪的是,作为川宁生物的子公司,锐康承担了整个研发过程和中试小试的环节。“从实验室研发的成果到后续的小试中试,都在我们园区完成;再依托新疆伊犁的优势进行后续的放量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形成完整的价值闭环。”

锐康生物这根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园区里其他企业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曲霞看来,这是一种企业和园区之间的互相成就。“因为他们的体系很健全,他们的成长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服务的品质。所以,大家是互相成就。”

但她也强调,园区服务团队把服务做到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是发现和收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要靠一个更强大的体系进行支撑。因为我们作为上海市的特色园区,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所以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是一个体系化作战。”她说,“上海的营商环境是我接触下来整个产业里面最好的区域之一,如果我们有相应的诉求,通过产业部门去反馈给我们的经信委,我们的生物医药处,都能够及时给到我们很有支撑力的解决方案,他们会协同我们帮助企业。”

生命蓝湾启动三年,距离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还有多远?(下)

http://static.zhoudaosh.com/77A3161236712C8348F004485C8FBA554BFBA6DECD66115CD4658D830E03B97B?preview=175297344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